2006年11月3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水淹前给文物留个影搬个家
景宁县抢救保护滩坑库区历史文物古迹
叶秀华 潘挺 王晓莲

  本报讯  随着景宁畲族自治县滩坑水电站库区移民工程的顺利推进,在移民一拨拨陆续外迁的同时,那些滞留在库区的文物没有被遗忘。在该县文保部门的努力下,近日库区一些重要文物也迁移搬家了。
  今年初在滩坑库区外舍乡发现的一处青花瓷窑址,被列为滩坑库区文物保护重点工程。经过8个月的考古发掘,此处已探明是清代的一处民窑,并出土了钧釉陶片、青花碎瓷片等近70多件文物。日前,该县文保部门正忙着对出土文物进行整理、编号。该县文物馆馆长项莉芳介绍说,他们已初步编写完成了《滩坑库区外舍乡青花瓷窑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报告》,发掘出的文物全部列入县文物馆馆藏。
  景宁滩坑库区是瓯江流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民间文化底蕴深厚,该区域内现存有明代大型雕花石板墓葬群陈坦庵墓、李振彪烈士墓等两处县级文保单位,还有大量散落在民间的古民居、古建筑。为加强库区文物的抢救和保护,景宁自启动滩坑库区移民工程后,就制定了《景宁滩坑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方案》,规定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,须按法定程序报批;施工发现古文化遗址、文物,要及时和文物部门取得联系,采取妥善措施保护。
  该县成立了滩坑库区文物普查工作组,投入专项经费30多万元,对库区文物进行系统的普查登记,整理了8万余字的文字资料,4大册的照片资料和录像录音资料,完成了陈坦庵墓、李振彪烈士墓的迁移工作。其中“滩坑库区历史文物古迹资源档案库”的建立,为将来库区被淹没后的景宁保存下了一册珍贵的史料。
  为将库区古民居中有价值的古家具、古建筑构建也搬进文物馆保存,该县文管部门还制定了《滩坑库区古民居木构建征集保护规划》,目前正积极筹措经费,着手进行木构建的统一征集。